泰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光绪皇帝是真心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吗?
2021-09-04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5
光绪皇帝原名叫爱新觉罗·载湉,是慈禧扶植起来的一个傀儡皇帝,一生无权而想夺权;但最终没有成功。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的最大心愿必然是掌握至高权力——皇权,而且不会跟任何人分享这种权利。所以光绪皇帝并不会真正的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他只是想通过戊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手段来达到他真正掌握皇权的目的。
要想真正的了解光绪皇帝是不是真心的要实行君主立宪制,那就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君主立宪制,更要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就是对皇帝的权利进行法律上的限制。那么谁想限制皇帝的权利?是农民,是市民,是资产阶级,但绝对不会是皇帝本人。因为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受损害最大的就是皇帝。正常的皇帝会这么做吗?不会。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皇帝不会同意任何对自己权利限制的措施。光绪皇帝会同意对自己的权利进行限制吗?当然不会!最早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英国,这种制度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中国实行的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本质是与民主制度相敌对的专制制度,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由此可知,作为统治的基础就是地主阶级的地主阶级总代表的光绪皇帝是不可能实行一种损害地主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封建皇帝与君主立宪制有本质上的冲突!
是否实行君主立宪制靠的是资产阶级力量对地主阶级力量的压倒性优势,而不是皇帝个人觉悟的高低。
实施君主立宪制最早的国家是英国,在资产阶级的迫使下英国国王不得已接受了君主立宪制。在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对以国王为首的旧贵族进行了打击,极大的削弱了旧贵族的力量;鉴于这种情况,英国国王才在1689年接受了《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利于是受到了法律上的限制。也就是说,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经过了长期斗争的结果,是资产阶级力量超过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力量的结果,而不是英国国王的觉悟高。在资产阶级力量没有超过地主阶级力量之前,作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的光绪皇帝是不会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地主阶级是光绪皇帝统治的根基;忘记皇帝会不会自毁权力的基础?绝无可能!一个通过旧式的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传统封建君主是没有通过权力和地位的自我牺牲来推动社会发展的至高觉悟的!王朝的更迭和权力的更替只会随着阶级力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不会随着人的觉悟的变化而变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是否实行君主立宪制取决于中国的主导性的经济是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如果中国的主导性的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那么中国很大程度上会建立君主立宪制;如果中国主导性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经济,那么中国就不会建立君主立宪制。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那么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必然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导的国家才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875年到1908年是光绪皇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的确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阶段。为了完成这种转型,以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开始从科技和经济方面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但毕竟时间还短,并没有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潮流。虽然要运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以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近代机器大工业,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洋务运动的过程中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出现了以张謇的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但在整个中国的经济体系中并不占主导地位。或者说,先进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并没有超过落后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力量。实际上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落后的农业国家,自然经济的主导性地位就决定了中国必然会继续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光绪皇帝就算想改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也做不到。任何国家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都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国家的经济基础,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都必须符合各自的国情,任何国家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要相适应。
中国不具备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条件,那么光绪皇帝为什么还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导的戊戌变法呢?当然是为了权力!
光绪皇帝不是圣人,不会无缘无故的做一些高尚的事情;光绪皇帝虽然接受了一些西风近代思想的影响,但却也不会主动的去消灭君主专制制度——因为他自己就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代表,一个人怎么能消灭自己?!光绪皇帝从三岁成为皇帝那一刻起就没有实权,甚至成年以后也还是没有实权。这种情况对于皇帝来说是不可忍受的,现实状况逼迫光绪皇帝采用各种手段来夺回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权利;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就是光绪皇帝夺权的一种手段。从戊戌变法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康有为和光绪皇帝的心思不在于变更国家制度,而在于削弱慈禧太后的权力基础——这从康有为对付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大臣李鸿章就可以看出来。甲午中日战争是光绪皇帝夺权的一次尝试,结果失败了;戊戌变法是光绪皇帝夺权的又一次冒险,还是失败了。当时地主阶级顽固派的力量超过了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所以光绪皇帝无论是依靠地主阶级洋派夺权,还是依靠资产阶级夺权都是无法成功的。光绪皇帝支持变法的目的是夺回权力,而变法的方向是建立君主立宪制,这表明光绪皇帝支持戊戌变法的目的完全与变法的方向相悖,所以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失败的——光绪皇帝并不是真正的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不能建立先进的君主立宪制的清朝是必然要灭亡的——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目的与方向一致。
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了本质就不会受到迷惑;我们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目的,认清了目的就不会走错方向;我们要永远记住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真理,记住了这个真理我们就会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生产关系,就会让自己永远的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潮流。
6
清德宗光绪帝在戊戌年间搞出了一个维新变法,最终因为侵害了保守势力的切身利益、加之康有为等人企图以武力向慈禧太后夺权,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拿下并幽禁于中南海瀛台,所谓“百日维新”也随之不了了之……那么,光绪帝搞维新变法真的是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吗?个人认为,恐怕未必!
戊戌变法都变了些什么?
戊戌变法在很多人眼中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将真正进入宪政时代!可真实情形到底如何呢?恐怕诸君要失望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大概可以归纳为几条:一、裁减绿营编制,二、废除科举制度,三、开办新式学堂,四、提倡商办工业。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内容泰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但主要是这么几点。
整个戊戌变法期间,涉及的只是军队编制、人事考试制度、教育制度和工商业领域。没有任何一条圣旨或者政策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哪怕是形式上的!换言之,别说是君主立宪了,连原本的君主制是否已经不合时宜都没有涉及,更别说是改变了。说白了,所谓戊戌变法与恭亲王、李鸿章等人搞出来的所谓“洋务运动”并没有本质区别,仅仅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裱糊”而已,根本没有涉及到根本。
光绪帝主张维新变法的目的何在?
光绪帝主张维新变法是为了实行君主立宪吗?从前面所提到的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来看,彼时的光绪帝还没有往这个层面想。又或者说,彼时的主客观环境还没有上升到这个层面条件。那么,光绪帝目的何在呢?
首先是不得不改!自道光年间起,西方列强利用手中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为了避免像印度一样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清政府搞出了“洋务运动”,企图“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甲午一战北洋水师被日本打得一败涂地,“洋务运动”期间树立的军事旗帜轰然倒塌……“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连一直被“天朝上国”看不起的“倭奴”都骑到了清王朝脖子上拉屎!清王朝如果再不奋起直追,光绪帝这个傀儡皇帝还能不能继续当下去都是个未知之数,更别说是掌握实权了。
更重要的是,光绪帝之所以搞出戊戌变法,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那就是借此培植自身势力、扩大权力范围和影响力,并企图以此作为将来向慈禧太后夺权的跳板!光绪帝的这一目的在人事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借助变法需要专业人才的理由,光绪帝不断向中枢部门安插自己的所谓“亲信”。虽然初期只是军机章京之类的“中层干部”,可一旦戊戌变法搞出了名堂,光绪帝便可以制造机会让这些人高升,从而将自己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
这种低级别的“掺沙子”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慈禧太后放松警惕:“反正只是几个中低级职务,翻不起什么大浪!”但是,经过长时间积累之后泰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这些“沙子”就会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届时,他们将成为光绪帝向慈禧太后夺权的资本与依靠!只可惜,这些“沙子”太过急功近利,政治上也太过幼稚,最终不仅葬送了自己,还葬送了光绪帝的夺权大计!
如果光绪帝夺权成功,会否实行君宪制?
前面说了,光绪帝之所以搞戊戌变法的两个原因。其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借此培植自身势力、向慈禧太后夺权。既然夺权才是目的,光绪帝一旦夺权成功、大权在握,他还愿意放弃到手的无上权力吗?不要忘了,皇权自古都是极端排他的!因此,如果光绪帝夺权成功,恐怕不太可能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走向欧式君宪之路。别说是光绪帝了,直到现代尼泊尔前国王贾南德拉都舍不得放弃“皇权”、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君宪制,更何况是人心尚未开化的清王朝……
但是,前面也说到了,光绪帝之所以搞戊戌变法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得不改了。从彼时的世界潮流来看,实行宪政是大势所趋。因此,如果光绪帝掌握实权,他应该还是会在改革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开历史倒车的可能性存在,但并不大。那么,光绪帝将何去何从呢?
个人认为,近代日式君宪很可能成为光绪帝的首选!近代日式君宪是比所谓“二元君宪”还要更加偏向皇室的一种君宪体制,君主几乎凌驾于国家与宪法之上。如此一来,既可以实行所谓宪政,走上“正常化”国家的道路,又可以最大限度维护光绪帝手中的权力,选择近代日式君宪几乎没有疑问。后来清政府搞出的所谓《钦定宪法大纲》基本上就是遵循了这一逻辑,大体参照了近代日式君宪模式。
综上所述,光绪帝搞戊戌变法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实行君主立宪制”,无非是为了借此培植自身势力并以此向慈禧太后夺权!至于清王朝会不会实行君宪,会!这是大势所趋,实际上清末已经在搞这个东西了。只可惜,历史没有给清王朝机会……如果没有辛亥年的那档子事情,个人认为清政府早晚还是会实行君宪制的,但很可能是近代日式那种君主凌驾于国家、宪法之上的君宪制,实行欧式虚君君宪制的可能性非常小!当然,不排除清政府迫于国内、国际压力作出一定妥协让步的可能性,但应该不会走得太远……
7
戊戌变法的最终理想的确是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这种君主立宪制是一种建立在幻想里的泡影,光绪帝最终可能实行君主立宪制吗?他确定以及肯定要实行民主共和的君主立宪制了吗?且听笔者为您娓娓道来。
傀儡皇帝注定一生的悲剧
光绪帝本不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他四岁登基,早早就意识到自己与常人不同背负着巨大的命运枷锁。与他的前任同治皇帝不同,光绪帝勤勉好学,很能想正事。
慈禧作为一个母亲是很失败的,她是一个霸道独裁的封建家长。慈禧对待光绪帝的教育,虽然吸取了自己与同治帝之间更年期遇上青春期的碰撞。但她始终以封建家长自居:让光绪从小就生活在慈禧的阴影之下。
慈禧企图用封建孝道对光绪帝进行控制和摆布。与同治帝相比,光绪帝似乎并不没有那么叛逆和倔强,他听从慈禧的一切安排,也接受了慈禧为自己挑选的皇后。十几年如一日对光绪的控制,让慈禧放松了自己对朝政的把持,光绪终于得以亲政。
血气方刚终亲政,踌躇满志救中国
尽管亲政后的光绪每天还要向慈禧汇报朝政,但他已经能将自己所学运用到朝政之中。面对满面疮痍的清王朝,少年天子想要励精图治做出一番事业来。
光绪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面对西方列强对旧中国的欺凌,他坚决主战。可是腐朽的清王朝怎敌那船坚炮利,面对《马关条约》光绪拒不签字,可中国依然沦落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想要生存必然要突破!甲午战争的失败也让光绪意识到想要延续清朝的封建统治自己的皇帝宝座,必须要摆脱慈禧的控制,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君主立宪制:轻民权重王权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让西方的文化喷涌进入中国,此时的中国仿佛沉睡的东方雄狮,终于开眼看世界了。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多次向光绪帝上书,呼吁变法,光绪帝最终同意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康有为是多次向光绪帝上书才得到光绪帝的认同。
那么这几次上书的什么转变让光绪帝得以支持变法呢?这就要回到题目里的“君主立宪制”了。
君主立宪制是啥呢?简单说就是保留一个家族、王朝对国家的统治并世袭,建立议会从而立法将权利归于人民。在这里我们发现民权是重于王权的。这也是康有为前面几次上书提出的。后来康有为发现,戊戌变法困难重重。他改变策略提出了以日本为代表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这种制度保障了王权仍为主宰,这样并不动摇光绪帝的统治地位,因此他选择支持康有为。
从几次上书的转变我们不难看出,光绪帝在锐意进取的光环之下仍然隐藏着和慈禧的政治角逐。综上所诉,笔者认为光绪帝并不是真心要实现君主立宪制,不仅因为他对皇权的绝对把握,更因为戊戌变法涉及的东西很多,百日维新确实过于急功近利,即使没有慈禧的阻挠也会有其他方面的反对势力,就算是千古一帝的康熙重生也未必把这一手烂牌打的出彩!
8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光绪皇帝支持并且倡导“戊戌变法”其目的是为了变法改革,实现强国强军。并不是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帝王实行君主立宪制无异于自废武功。古今中外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朝的任何一个君王有这种气魄。权利是一颗美丽的毒药。光绪皇帝想要改变腐朽的清朝。但他不准备削弱皇权。想要改革都是千难万难了。再破天荒的自废皇权对皇权进行约束。那就更没有一丝成功的希望了。况且从“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戊戌变法倡导“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其核心内容没有一丝一毫限制皇权的倾向。
光绪皇帝说起来也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同治皇帝死后,年仅四岁的载湉被选定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光绪”。由于光绪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政事,所以光绪皇帝继位之初国家大事都由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所掌控。清朝晚期垂帘听政时期开始。光绪七年慈安太后病逝。慈禧太后独掌大权。晚清大权落入慈禧一人之手。在慈禧掌权期间,清朝权势地位日益降低。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光绪十五年,光绪皇帝成年开始亲政。虽然名义上慈禧很大方的放权把权利都还给了光绪。但私底下慈禧是不愿意放权的。所以慈禧授意大臣们上书表示光绪皇帝刚刚亲政,很多方面都没什么经验。所以提出要慈禧太后“训政”。之后虽然名义上大清朝的权利回归了光绪手中。但实际上权利还依旧掌握在慈禧手中。史书记载“凡遇召见引见,皇太后升座训政”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慈禧还权之后和还权之前地位并无差异。
光绪皇帝实际上是有能力也有野心的。但可惜生不逢时。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清朝大臣之中多数人主和希望委曲求全避免战争。但光绪皇帝坚决要求主战,反对妥协。并且光绪表示“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在光绪皇帝的积极备战下清朝对日宣战。实际上光绪的战略部署和策略都是好的。如果真按照光绪的不是去做。甲午战争胜负犹未可知。但李鸿章对光绪的战略部署视而不见。而慈禧又挪用海军的军费供自己享乐修建园林。导致清朝军队都没有足够的军费开战。最终因为朝廷腐败,等多方面原因掣肘导致战败。
战败后光绪皇帝痛定思痛决定支持维新派变法图强。而康有为也建议光绪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强壮国家。但光绪皇帝的改革并不顺利。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坚决抵制改革。这就导致光绪的改革寸步难行。后来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让光绪皇帝没想到的是,袁世凯在之后出卖了他。而慈禧也宣布重新掌管国家政权。囚禁了光绪皇帝。之后慈禧开始大肆追捕屠杀维新派人士。后来慈禧还想废掉光绪皇帝,以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来取代载湉,这件事史称己亥建储。但最终因为各方的反对无疾而终。但由此之后光绪彻底的成为了慈禧的“囚徒”。晚清一位极有可能中兴清朝的皇帝就这样湮灭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9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要先看一下日本的明治维新。因为光绪受日本的影响比较大,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天皇,还是有很大权力的,这也是光绪帝敢支持变法的一个动机。
网络配图
光绪是真心要实行君主立宪的,但可能不是我们今天认为的君主立宪。只是“中体西用”的进一步救国方式。光绪实行变法,最先触动的就是经济领域,还是要通过上谕的形式,会对君主立宪在中国做改良,也就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总之,由光绪主持的变法,看重的是经济领域的措施,想实现自强;对于限制君权,他只能做一定程度的让步。不可能彻底实现君主立宪。更何况守旧势力庞大,连光绪帝做适当的让步,都不允许。
10
谢邀,很难说,光绪只是利用戊戌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政权罢了。
君主立宪制是在维护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确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在事务中共和主义的理想。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制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始于英国。
光绪帝实行君主立宪制:
(一)开放开放自由言论:光绪皇帝发布诏书,允许报纸\"指出陈的正反两面\"。\"国内外时事都可以根据事实说话,没有必要禁忌。\"还发布了一项法令,凡院、部司人员想要表达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向都察院呈递文书;
(二)细化机制:废除詹事府(负责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负责内外各章)等六所政府机关,各省也要做相应的精减;
(三)唯才是用(新人):改革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任命为\"军机衙门\"等重要职位,参加新政。
(四)仿照康熙、乾隆的旧制度,在紫禁城开了\"懋勤殿\",实际上成了皇帝和改革派讨论改革制度的机构(没有实施)。
这是1898年改革运动的四大内容。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对皇权没有任何限制。许多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慈禧老派封锁了新法的实行,但皇权的限制与大臣,甚至与慈禧关系不大,因为这是皇帝的权力,以慈禧为首的旧派不支持新法的改革。多一个还是少一个有什么关系?这说明光绪皇帝从心底是不情愿的。那么,其他的事情,比如言论自由,任命新人,都在训练光绪自己的势力。言论自由,就不用经过朝堂了,慈禧垂帘听政或者说训政也就无从谈起。慈溪既不会听政治,也不会说政治训练,任命新人就是为了启用听自己话的人与不听自己话的大臣们对抗。
让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背景。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年初,光绪皇帝掌管政府,这与其说是光绪皇帝亲政府的开始,倒不如说是慈禧太后控制光绪长期统治皇帝的方式。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政权,慈禧太后把叶赫那拉氏送给了载湉做皇后。
也就是说,虽然光绪皇帝在1887年开始掌管政府,但政权仍然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仍然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在光绪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以谋复权\"的思想逐渐萌芽并迅速增长。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的朝令,改革正式开始。也就是说,1898年改革运动开始的时候,光绪执掌了十一年,这十一年只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光绪却没有重新掌权的机会。
然而,康有为和梁启超给了光绪一次机会,那就是他们敦促进行改革,这使皇帝认为这是唯一的夺取权力的机会。为什么只有这两个人呢?因为他们也在等待慈禧太后死去,或者老年死亡或被杀,无论如何,其他的机会基本上不太可能获胜。
总结:在改革过程中,他与改革派讨论软禁慈禧太后,但由于没有军事力量,最终失败了,这也说明光绪皇帝也想利用1898年的改革运动重新掌权。如果1898年的改革运动成功,慈禧被软禁,光绪皇帝会执行君主制的宪法吗?这很难说。

猜你喜欢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泰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区别?及代表国家


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与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比较表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权力 中心(国名趣谈10:什么是议会君主立宪制?还有哪些议会君主立宪制国家)


现代剧中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韩剧有哪些 君主立宪制简介 君主立宪制有哪些特点?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高中历史必修一该如何复习 知识点有哪些)


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 近代英国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差异.doc


现代剧中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韩剧有哪些 用现代意识包装年度剧王《延禧攻略》,于正像魏璎珞一样赢了


泰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泰国王室影响力每况愈下,而沙特王室地位稳固,两者有何不同?


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德国和奥地利怎么就合并不了)


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德国和奥地利怎么就合并不了)


为什么出现城乡二元制(厉以宁炮轰城乡二元体制)


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泰国和日本:亚洲君主立宪“活标本”)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为什么英国人就能持续实行君主立宪制?又为什么英国人最具有契约精神?


酒店二元制 年亏500万的酒店,如何三个月扭转困境?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结构图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


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 总统才是国家元首,为何德国总理的权力比总统大?


二元制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结构图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经济结构 辽宁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时空变化分析

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 为什么说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关于德国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优劣势是什么?一个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能称霸世界吗?

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 总统才是国家元首,为何德国总理的权力比总统大?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权力 中心 二元君主制到底是指的什么?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2017年7月21日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结构图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

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简介 君主立宪制有哪些特点?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结构图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与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比较表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权力 中心 德意志帝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是什么

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近代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其确立标志分别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
